欧阳询行书巅峰、传世帖一骑绝尘!书文双绝比肩兰亭!仲尼梦奠帖
《仲尼梦奠帖》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创作的行书作品,现珍藏于辽宁省博物馆。"梦奠"是一种对逝者的委婉称呼,通常用于受人尊敬的人物。据传,孔子曾梦见自己坐在殿堂前的楹柱之间,按照殷人的礼仪,这是死后停柩的地方。孔子作为殷人的后裔,认为这个梦预示着自己将离世,果然在病倒七天后去世。此帖以"仲尼梦奠"为题,共有78个字,讲述了孔子梦奠的故事,寓意佛教的无常和因果报应。
图片
《仲尼梦奠帖》的书法笔力雄健古朴,墨色淡雅而不浓重,以秃笔疾书,转折自如,无一笔画不妥,无一笔画凝滞。上下脉络清晰,结构稳重沉实,运笔从容,气韵流畅,形体方而笔圆,妩媚而刚劲。这部作品是欧阳询晚年所书,清新脱俗,堪称稀世珍品。它代表了欧阳询行书成就的巅峰,被后世誉为"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"。
图片
古人将《梦奠帖》与欧阳询所书的《卜商帖》、《张翰帖》等统称为"史事帖",认为它们最早可能出自同一卷子。所谓"史事帖",又称"故事帖",即帖中内容涉及历史事件,记述古代历史人物或轶事。从这些帖文的内容、尺寸和书法风格来看,它们确实较为接近。欧阳询之所以喜欢书写史事,或许与他主编《艺文类聚》这样的大型类书以及熟悉历史典故有关。
图片
此帖主要表达了对孔子、周文王、彭祖、樊重等人虽然长寿,但最终仍归于冥灭的感慨。"终归冥灭","无有得停住者,未有生而不老,老而不死","善恶报应,如影随形,必不差二"。虽然文字感伤,但正气凛然。
图片
"梦奠"指的是去世,典故出自《礼记·檀弓上》。此帖上盖有南宋"御府法书"朱文印、"绍兴"联珠印,可知曾被南宋内府收藏。还有南宋贾似道的"悦生"印。据杨仁恺考证,对这一帖的记载较早的是南宋末年周密的《云烟过眼录》。
周密不仅认为《梦奠帖》是欧阳询的精品真迹,还说此帖原为"勤有堂"故物,后归陈德翁,再经存甫携出,售与周密的友人叶森。
图片
从宋末到元初,此帖流入杨中斋手中。元至元二十七年(1290)十月,金城郭天锡从杨中斋家购得。至元二十九年(1292),赵孟頫在郭氏处见到墨迹,为之题识,并用集贤官库藏有唐开元庋藏过的《劝学帖》与之相比,认为两者笔意相合,断定确系真迹。
图片
到了明初,此帖成为杨士奇家之物。明代中叶,归吴江史明古。成化末年秋,史氏庭园发生火灾,庋藏的名贵书画毁于一旦,所幸此帖和褚遂良、赵模法书数卷独免于难。历经劫难,此帖递经项元汴、周凤鸣、李玺、徐乾学、高士奇、王鸿绪等人收藏,并曾入清内府。
图片
郭天锡(元):率更初学王逸少书,后渐变其体,笔力险劲,为一时之绝,人得其尺牍,咸以为楷范。其《梦奠帖》劲险刻历,森森然若武库之戈戟,向背转折,浑得二王风气,世之欧行第一书也。(《书林藻鉴》卷八)
图片
郁逢庆(明):唐银青光禄大夫太子率更令、渤海郡欧阳询,字信本,书《仲尼梦奠帖》七十八字,前后御府法书二小印,后有绍兴小印,合缝处古印甚多,下跋一吉字。未晓谁氏,庚寅十月购于扬中斋家悦生图书,亦曾入贾秋壑文府。率更初学王逸少书,后渐变其体,笔力险劲,为一时之绝,人得其尺牍,咸以为楷范。《书法苑》云:信本行书,蝉联起伏,凝结遒聳,裁萧水之柔懦,拉羲献之筋髓,比之诸势,出于自得。此本劲险刻历,森森然若武库之戈戟,向背转摺,浑得二王风气,世之欧行第一书也。(《书画题跋记》)
图片
杨士奇(明):韦续《墨薮》欧阳正行书在中上品,欧教作有八诀,最利初学学者。观古人书,必观墨迹,乃见妙处。此《梦奠帖》七十八字,真人间绝无仅有希世宝也,盖尝入宋御府矣。赵文敏公所题考碑志是三十七、八岁笔,故与后来特异。
王鸿绪(清):细审是帖用笔之意,直与《兰亭》相似,宜乎唐人评论以欧书居褚河南、薛少保之右,不诬也。
图片
《梦奠帖》历来被视为欧阳询的行书代表作。全篇章法简洁自然,行间舒朗,字间茂密,给人以清雅流畅之感。纵观全篇,字形大多向左倾斜,前期还稍显拘谨,严整有序。书写至后三行,稍显激荡倾斜,翰墨挥洒愈加自如,可见书写速度加快,笔意更加畅快,少有"安排"之意,多显飘逸自得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我们将《欧阳询仲尼梦奠帖全卷》精确复制,作为极其重要的“法帖3.0”藏本以飨书友!请注意,“法帖3.0”出品是原汁原味、无限接近原件超精复制品,不是网上通行的严重调色的低精度图片形态!
欲购专业级《欧阳询仲尼梦奠帖全卷》超清复制件的书友,可点击下面商品卡,品鉴与激赏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